1、相关资料:1)自雨亭在我国出现于唐代园林中,自雨亭即水流从屋檐流出的亭,《唐语林》记有:“天宝中,御史大夫王鉷太平坊宅有自雨亭,檐上飞流四注,当夏处之,凛若高秋。
2、”这是古代以人工引水取凉之作。
3、2)唐朝注意吸收外来文化,当时长安盛行胡乐、胡舞。
(相关资料图)
4、曹国(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)人曹氏一家都是谈琵琶的能手,白居易《听曹刚琵琶兼示重莲》诗有云:“拨拨弦弦意不同,胡啼番语两玲珑。
5、”舞蹈有从康国(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)、安国(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)、史国(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)传来的胡旋舞、胡腾舞。
6、婆罗门(今印度)曲,后来改名为《霓裳羽衣曲》,是中印文化融合的产物。
7、长安人在生活习惯上也颇受外来影响。
8、譬如夏天炎热,就建造凉殿或“自雨亭”(自动下雨的亭子)。
9、唐玄宗的凉殿,殿的四角有水流泻下来,形成一道水帘,水飞泻下来,殿里就感到凉爽。
10、京兆尹(官职)王刊的宅子里有自雨亭,每当暑热的夏天,雨水从屋檐上往四处飞流,住在亭子里,就会感到秋天一样凉爽。
11、这种应用水法的建筑,可能是模仿大秦国的。
12、长安城还有一种缠腕的小袖服装,也是受到外来影响而流行起来的。
13、长安城中的饮食,受外来影响更多,如“胡饼”。
14、当时汉人把我国西北部民族(秦汉时多指匈奴)统称“胡”,故有“胡服”、“胡食”的说法。
15、胡食种类有“毕罗”、“烧饼”、“胡饼”等等,胡饼又叫“麻饼”,或叫“炉饼”,饼中可以加馅。
16、唐代长安城中盛行吃这种胡饼,唐代卖“毕罗”(抓饭)是以斤计算的,其中还要放蒜。
17、长安城中又有从波斯传来的“三勒酒”等等。
18、3)古人把亭子称为“亭戍”和“亭候”。
19、亭子最早出现在周朝,它是为战争而建造的,是作为边防要地和岗哨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的。
20、到秦汉时,“亭”就成为维护地方治安组织的单位,曾有“十里为一亭,十亭为一乡”的说法。
21、?后来就出现了亭子的分类:郡、县、道内的亭子叫“都亭”;处于首都和各大城市主要街道上的亭子叫“街亭”;位居于城垣边门上的亭子叫“旗亭”;处于贸易市场里的亭子叫“市亭”;而在国境边上的亭子叫“边亭”;位于乡间道路上的叫“野亭”。
22、亭子的发展走出了它的史治作用,逐步演变为供人们休息的场所。
23、在《园治·亭》一书中记载道:“亭者,停也,所以发停息,流行也。
24、”? 亭子成为“风景”的年代应该是到西汉末年了。
25、到了唐代和宋代,诗词的发展,亭子便成为文人们送别的场所。
26、李白的“长亭更短亭”,柳永的“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”等大量的诗文记下了文人们对于别离的无奈和酸楚。
27、从这个角度看,亭子里写满了离人的泪雨和悲歌。
相信通过有关自雨亭这篇文章能帮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,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。
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标签: